“如今的岳陽古城,日新月異,成為一座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城市,希望古城的歷史風貌傳承好、保護好、利用好。”今天,岳陽紅船藝術館開館,該館首展《巴陵面孔攝影展》開幕,百歲老人彭翠華走上舞臺,講述巴陵巨變。
“洪船”是洞庭湖“洪幫”使用的特種船只,負責商船的安全與救護。清末時期,岳州救生局在湖岸設置洪船棚廠,起用“洪船”為救生船。江湖人忌諱“洪”字,久而久之,洪船廠被稱為“紅”船廠。岳陽紅船藝術館坐落于洞庭南路歷史文化街區,毗鄰千年文脈慈氏塔和工業風格的岳陽港工業遺址公園,是岳陽首個由碼頭倉庫改造而成的多功能藝術館。該館致力于打造活態文化空間,呈現更多當代藝術、潮文化、藝術節、戲劇表演、服裝秀、音樂趴、文藝沙龍等文化藝術交流活動。
《巴陵面孔攝影展》為岳陽紅船藝術館開館后的首展,將持續至6月25日。展覽由鄒天舒、趙智慧、潘宏朝、周游4位影像藝術家,邀約生于、長于洞庭南路的100位老人共同完成,包括攝影、影像兩部分。攝影作品去繁就簡,以表達人物情緒和精神面貌的人像攝影,捕捉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;影像作品以口述歷史的方式,記錄人物的真實情感和對老城改造的欣喜和期待。